Train up a child in the way he should go,and when he is old,he will not depart from it.
《聖經》舊約 箴二十二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我們香港的小朋友不單只有中文名,還有一個英文名,香港是中西方文明的交匯點,這種現象的存在並不奇怪,但是當我們的下一代處於時代的洪流之中,面對互聯網所帶來的資訊衝擊,恍惚有一種lost的感覺。在2019年經歷整整九個月的「反修」騷亂后,香港被成千上萬名用暴力「攬炒」追求所謂「自由」、「民主」的年輕人打砸並縱火破壞。進入2020年更是禍不單行,又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衝擊。痛定思痛,香港的年輕人要面對一個怎麼樣的未來?需要選擇走一條怎麼樣的道路?

暴徒在香港反修例騷亂中縱火鼓動年輕人「殉道」 斷送大好前程
在「反修」幕後的
黎智英去年8月31日到港島區參與「十萬基督徒為香港罪人祈禱大遊行」煽動年輕人上街抗爭,11月又在美國接受采訪,表示香港年輕的孩子們決心為自由而戰並為此獻出生命,要他們成為「殉道者」。
黎智英煽動年輕人圍攻立法會這些帶有強烈極端宗教色彩的鼓動性言語讓人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香港示威運動的很多參與者都是還在讀書的青少年,年輕人具有天真、輕信、衝動的特點,容易被情緒左右,老謀深算的「黎大臺」正是抓住這一弱點,對年輕人進行「洗腦」,使年輕人充當
黎智英的馬前卒,賭上一生前程來做「殉道者」,更有甚者幻想以成為martyr為榮。
有本港的媒體早前披露,
黎智英的6個成年子女均持有英國護照,在英美讀書或發展,為什麽不把當「英雄」的好機會留給自己的子女呢?讓自己的孩子走開,用別人家的孩子當「炮灰」,斷送他們的一生前程,拿香港的未來換取英美方主人的歡心,用心何其險惡!
五百萬封口費 給我你的靈魂
在去年的修例騷亂中,一名25歲的女示威者在參加遊行時被暴徒硬物擊中面部導致右眼眼球爆裂。
一名女示威者被硬物擊中右眼事件發生後「毒果黎」認為這是抹黑警隊擴大「反修例」聲勢的絕佳機會,遂提出以3000萬港幣為條件,要求爆眼女對外咬定其眼部是被警察布袋彈打傷,但很快「3000萬」的事就被人曝光,這次的交易不了了之。最後
黎智英拿出500萬港幣作為封口費,並要求該名女子在公眾面前「消失」。從3000萬到500萬,爆眼女雖心有不甘,但已經真相難掩,事已至此,她沒有任何的選擇餘地,只得拿錢「消失」。 正如《浮士德》裡面所講:「惡魔向你提供財富的誘惑,要拿你的靈魂去交換。」
年輕勇武「著草」異鄉 追悔莫及
在臺灣「勇武」暴徒來信去年暴亂之後,大批暴徒畏罪潛逃至臺灣,企圖尋求「政治庇護」。暴徒幻想能在臺灣過上自由的生活,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有暴徒因學歷低,在臺灣無工做又不敢回香港,更有人焦慮到夜夜失眠,稱在臺灣「好辛苦」,每周都要去看心理醫生。難道這就是當初煽動者所講:「案底讓年輕人人生更精彩?」
從5年前的「佔中」到暴力四處開花的「反修」風潮,香港的年輕人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悲哀的是,不少當年參與過「佔中」的年輕人這次仍然沒能夢醒,他們在黎志英、
李柱銘之流的洗腦煽動下再一次訴諸暴力,認為使用「攬炒」能夠實現自己訴求,認為金錢、愛情會隨之從天而降,人生路就一片光明,只可惜最終成為被人利用的政治犧牲品,避罪流落異鄉,前途無望。
前路在何方?年輕人眼界和胸懷都應更寬廣
香港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的確遇到了很多困難,如自身的身份認同、未來就業、高居不下的房價等,但這些問題不能用暴力和違法來解決。要找到出路,需要主動放寬眼界和胸懷,主動地和內地及世界聯結,而不是死守在本土小圈子之中。香港年輕人面對困局,需要有破局的勇氣,要重振「獅子山」精神,積極投身於大灣區建設之中,搭乘內地發展的「高鐵」,借力推動本土社會民生改革,而不是繼續偏安一隅,乞求英美來搭救香港,英美更不是香港的savior。
鳳求凰 香港青年大陸發展乘風借力
「鳳飛翱翔兮 四海求凰」。今年4月23日是大灣區城市珠海橫琴自貿區成立5週年。根據相關報道顯示,五年間橫琴自貿區累計落地440餘項先行先試舉措,並致力構建與港澳自由港政策相適應、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的創新機制,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目前橫琴引進澳資企業2418家,總投資超1360億元人民幣(1489億元港幣),落戶港企也累計超1000家。同時還在內地率先實行的「港人港稅、澳人澳稅」迄今累計補貼金額超1.5億元人民幣(1.64億港幣),個稅方面優惠對於港澳青年北上創業具有巨大吸引力。
為能夠使港澳青年真正「安居樂業」,符合自貿區相關規定條件的人才可申請不同標准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精英人才補貼高達50萬元人民幣。同時橫琴加速以跨境福利延伸促民生合作。據報道,橫琴在全國首次開展跨境住房按揭貸款試點,支持港澳居民通過跨境住房跨境按揭業務在橫琴購買住房,免除年輕創業者的後顧之憂。放眼神州,港澳青年發展前途不可限量,內地優惠政策不可不謂之誠意滿滿。
破壞容易建設難,香港的年輕人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不盲從,不迷失,要勇敢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